层层压实确保整改掷地有声豆油夏季

机械泵2020年04月10日

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法律当有何为?

初冬的北京寒风阵阵,可新鲜出炉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却让不少环保人感受到了温暖。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坚持勤俭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这样的表述让江苏省环保厅法规处副处长贺震眼前一亮: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被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lsquo5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意义重大。  具体到法律层面,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我们需要怎样的环保制度?  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公众参与,统筹兼顾  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实施。环评制度实现了从部门规章到国务院条例,再到国家法律的飞跃。  2007年,环境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工作全面启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政策前后出台。  2011年,《刑法修正案》通过,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被修改为污染环境罪,环境污染犯法的入罪门坎降低。  2012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增加公益诉讼相关规定。制度破冰,环境公益诉讼师出有名。  近年来,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建设的成效有目共睹。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教授常纪文表示,环评、3同时等很多措施被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这些法宝应当在今后的环保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  谈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常纪文认为,今后我国应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公众参与,统筹兼顾的环保制度。  市场机制应在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作用。除审批、许可等必要的环节,该退的地方,政府应当退出来,让市场发挥作用、参与者有利可图。  目前,公众参与的程度也略显不足,建议制定《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常纪文表示,与其等公众走上街头,不如建立更加科学、有序的公众参与制度。  -公益诉讼  谁来推开第二扇门?  今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表决通过。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首次写入了公益诉讼的相关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伤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动,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这条高度概括的原则性规定得到了学界、实务界的广泛赞同。  最高人民法院运用法学研究所所长、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修改研究小组办公室主任孙佑海认为:这是我国法制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突破,由此揭开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新篇章。  这相当于打开了第一扇门。常纪文指出,通过《民事诉讼法》这样一部基本法确立公益诉讼制度,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确认公益诉讼制度,将打开第二扇门。  在不久前环境保护部组织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明德也表示,公益诉讼制度在《环境保护法》中必须有所体现。他指出,我国的机关、组织众多,其中哪些具有起诉权,必须通过法律界定,否则操作难度比较大。  来自法律实务界的声音也印证了这一点。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袁学红表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虽然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但并未规定具体的操作程序。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的区分还是比较大的。袁学红告知,如诉讼主体怎样确定、举证谁来承当、诉讼利益的归属等,这些问题都必须单独加以解决。这就需要构建一套独立的、具体的诉讼程序,为法院审理这类案件提供具体的法律支撑。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法律制度的支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在实践中频频堕入立不起、诉不出、判不下的困境。  为破解这1困局,早在《民事诉讼法》确立公益诉讼制度前,一些法院就尝试受理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2010年,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云南省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法院终究判决,两被告向昆明市环境公益诉讼救济专项资金支付人民币417.21万元。判决不但惩戒了侵权人,更震慑了潜伏违法行为。  虽然不乏成功的个案,但是由于缺少统一的诉讼程序,各地法院的司法实践不尽相同,很多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仍被关在第二扇门以外。  -环保法庭  能否把问题解决到底?  长期以来,法院的环境司法权由民庭、刑庭、行政庭分别行使。这既不利于我们统一司法尺度,也不利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展开。袁学红表示。  面对这种状态,贵阳、无锡、昆明等地法院纷纷大胆尝试,设立环保审判庭。触及环境的案件,无论是民事、刑事或行政案件,均由环保庭集中审理。  据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导、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研究会会长蔡守秋介绍,2010年6月30日,我国已有7个中级人民法院设立了环保审判庭,在基层法院中已设立13个环保法庭、18个环保合议庭、6个环保巡回法庭。截至2010年8月,福建省已成立近10个生态资源环保法庭,如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生态资源环保法庭。  这种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审理&lsquo三合一的模式,走出了一条环境司法专门化的新路子。袁学红对此表示肯定。  然而,建立环保法庭还只是第一步,要美满处理环境案件,还必须斟酌判决之后的问题。  诉讼不是目的。通过环境公益诉讼,让侵权人承当治理、修复环境的赔偿费,终究实现环境的修复、治理,这才是根本目的。袁学红表示,要实现这1目的,就应当进一步建立生态修复机制,解决后续问题。  比如,侵权人污染了地下水,法院判决赔偿。那么这笔钱赔给谁、谁来用、怎样用,这就是生态修复机制要解决的问题。  2010年,昆明市出台了《昆明市环境公益诉讼救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对救济资金的来源、资金管理、救济对象、资金申请、资金的用处等作了规定。  侵权人造成污染后,有关部门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赔偿,之后赔偿款进入专项资金,再由申请人依程序申请使用,终究资金被用于环境修复环环相扣,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救济过程。  袁学红表示,通过这种形式,生态修复机制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实现了衔接。同时,也让赔偿费用最终用于修复、治理环境,真正到达了公益诉讼目的。  最终,完善的救济制度将有助于遏制违法成本低,守法本钱高,非法获利大,损失社会担的怪现象。  -部门联动  岂能联而不动?  2008年,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昆明市人民检察院、昆明市公安局及昆明市环保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环境保护执法调和机制的实行意见》,建立昆明市环境保护执法联动机制。这只是我国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建设的一个缩影。  实践证明,在环境保护领域通过发挥司法的能动性,建立司法与行政联动执法的环保机制,充分调动、调和、整合各方力量,动用各种执法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联动执法机制在国家层面还没有顶层制度设计。袁学红认为,目前这类机制的约束力仅来自于地方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联发文件,力度有待加强。  一方面,行政执法机关权力分散、职责分明。另一方面,涉及环境的执法主体繁多,与司法机关又互不隶属。因此,实践中常出现联而不动、协而不调等问题。  他建议,从顶层制度设计方面来构建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并进一步明确各方职责,加强联动监督,确保联动执法机制有效运转。  我国的环境管理必须形成&lsquo一盘棋,不能各干各的。常纪文指出,统一监管的机制一旦理顺,环保工作的整体效益将大大提高。  ◆ 李源

盆腔炎什么原因引发的

心梗吃甚么水果好

脑梗塞三分之一

远大医药立可安治腹泻效果

男人早衰甚么症状

静心助眠口服液好处

邢台治疗不孕不育方法
海口癫痫病医院
奥利司他胶囊的减肥效果好吗
相关阅读
《知否》:再好的公婆和老婆,也容不下康允儿这般作死的媳妇

在《知否》原作底下,仁华梅曾经评价福允儿,却说她是暗蝎子窝底下飞过只...

2024-12-30
这些女星古装大比拼,杨幂古装美如画,我承认再一一位心动了!

对于神话传说的衣物我们也没有见到到底长什么看来,但是在电视里看见的那...

2024-12-26
因演《悲伤解冻成河》她抑郁两个月,结果爆红的却是女二

此番作为作家自目前为止以来相继出版了很多文学作品,如《夏至未至》《小...

2024-12-26
某资深女星晒吃完豪华大餐,鱼翅鲍鱼摆满桌,63岁仍坚持单身

5月3日,资深女演员车骑秋桦,在个人身份社交帐户上曝光了一组聚亦会相片...

2024-12-26
“信心比蓝宝石更重要” 中外餐饮连锁守“沪”不停歇

“我们仍要积极自救、奋斗坚固守,流感当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热那亚...

2024-12-26
韩歌手Jessi离开鸟叔PSY经纪公司 合约期满不续约

Jessi新浪消闲传讯 7同月6日,韩国所属经纪的公司P NATION 指出与女歌手Jessi合...

2024-12-2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