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机市场并未饱和饱和的只是低端产品
在经历了年增长率持续在15%以上的10年黄金发展期后,我国的农机工业自2014年起进入拐点,当年增速降至10%以下,并开始逐年走低,直到让全行业为之心寒的当下,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农机行业2 88家规模以上企业中256家出现亏损。中国农机工业协会行业骨干企业的数据则显示,今年上半年,拖拉机总产值同比下降18. %,水稻、玉米、小麦收获机则分别下落12%、56%、16%。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了这样的断崖式下滑?在如此卑劣的情势下,我国的农机行业希望何在?企业该如何突围?8月22日,在河南洛阳举办的2017中国农机零部件行业峰会上,与会的近500位专家学者、企业大佬、业内人士畅所欲言,为当下的农机工业把脉问诊。
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范围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4516. 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8%,比全国机械行业收入增速低1.6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5.2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 .51亿元,增幅仅为1. 9%。无论是收入、利润还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出现乏力态势,到达10年来的谷底。特别是今年上半年,范围以上农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为10.5%,利润增幅5.5 %,亏损企业增幅9.4%,2 88家规模以上企业中256家出现亏损,亏损额增幅0.26%。行业固定资产计划投资额下落9.82%。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认为,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下降说明企业的投资变得更加理性,开始重在质量的提升。在他看来,导致今年农机工业出现断崖式下降的缘由是多方面的,包括国Ⅱ升国Ⅲ大背景下,去年出现的寅吃卯粮现象,也包括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产品价格下滑致使的农民购买力下降、购机意愿下降的影响。总体来看,农机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
陈志表示,农机行业近10多年来的市场并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目前的调剂期并不算“新常态”,而仅仅是正在恢复市场经济下应有的市场面貌,在动力机械、收获机械大幅下滑的同时,烘干机、青贮收获机等异军突起,为灰暗的市场增加了一抹亮色。
而在这一时期,有效供给不足是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教授级高工李有吉以拖拉机为例来说明这1问题。他表示,尽管我国的拖拉机产销量足够大,但与日益增长的农业生产对高性能、专业化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在产品的开发理念、设计指标、适应性、资源配置利用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产品的可靠性较差。中国1拖团体董事长赵剡水认可这1观点,他认为,中国的农机市场并没有饱和,饱和的只是低端产品,目前国产农机与国外产品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可靠性、人机工程和智能化三个方面。深度调整期是个优胜劣汰的时期,只有在这3方面获得进展的农机生产和零配件企业才会成为终究的胜者。
企业面临的挑战愈来愈大
在上一个黄金十年,由于我国的农机化水平是在很低的起点起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农机工业出现了飞速发展,但支撑飞速发展的主要以用于主要粮食作物的动力机械和收获机械,随着农机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的农机化发展进入到由量变到质变、由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由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全程全面机械化迈进,作为农机化的设备支撑,农机工业必定要适应这一变化。在行业的深度调剂期,解决低端产能、高端空白、同质化竞争,改变粮食作物相对过剩、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不足,耕种收机械相对多余、收获后处理机械不足,平原机械相对过剩、山区丘陵机械不足成为农机主机和零部件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发展到这一阶段,对企业来说,抄袭模仿已解决不了本质问题,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陈志表示,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农机企业成败的关键。
陈志表示,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无论从能力上还是在自主创新的意识上都相对欠缺,除少数几家大企业在研发的投入上较大外,如果从全部行业的角度来看,全行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还不足1%,与国外4%-5%的投入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前一个十年相比,由于国际巨头纷纭在国内建厂,技术输出的门路被堵死,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逆向研发”变得不可能。而不同的农艺对农机的需求,也决定了“拿来主义”难以满足这类需求。特别是农业装备研究由应用级向基础核心技术转变,常用的追随、抄袭方式不再有效,这些现实存在使国内的农机企业在新技术的获得方面难度加大。再加上我们的加工装备、新材料新工艺和生产管理方面的落后致使了产品质量成为产业的硬伤。
赵剡水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主机和零部件企业深度协同。随着农机向大型化、智能化发展,对零部件的需求也从传统的机械、液压等组件向精密机械、智能控制、数据传输、信息处理等方向发展。随着更多的零部件企业加入农机行业,主机企业在提升产品品质,缩短开发进程,供货、服务、配件、电商等方面都需要和零部件企业更加全面、深入的协同。
协同,也成为此次中国农机零部件行业峰会最关注的话题。在残膜回收方面实现突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在会上提出,为了更好地完善残膜回收机械,希望能与优秀的零部件企业合作。
抓住机遇实现突围
困难重重,但并非没有曙光。无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还是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全程全面机械化,都不开农机设备。对于农机工业的未来,农机企业特别是优势农机企业还是充满了信心。对企业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安全度过这段深度调剂期,实现劫后余生。
在陈志看来,去年工信部发布的《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农机设备品类基本齐全,关键零部件自给率到达50%左右;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重点农机产品可靠性较“十二5”提升50%以上;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达到 0%。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投入将引领农机行业走出黑暗,走向拂晓。而对农机企业个体来讲,需要尽快适应深度调剂期,掌握竞争主动权。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宁学贵介绍,《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实行成果显著,在动力换挡拖拉机、CVT拖拉机、高含水率玉米籽粒收获机、大型自走式饲料收获机等12项重大农机设备,大马力拖拉机转向驱动桥、采棉头、收获机械用高性能传动等6项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行业的创新能力和重大设备的产业化步伐加快提升。成果可喜,也让我们看到了进军高端的曙光。但要实现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机行业存在的低端产能多余,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进程中诸多的农机装备“短板”,核心技术缺乏、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和制造设备和工艺水平落后、农机产品可靠性不高等问题,都需要主机和零部件企业共同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宁学贵建议,农机生产企业应将更多精力放在新型高性能拖拉机及复式作业耕整地机械、果园型拖拉机及高端果园机械、高端智能精量播种和移栽机械,以及动力换挡和CVT无级变速传动系、农业装备智能化控制操作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方面,以实现真正的突破。
赵剡水认为,要实现农机装备在技术方面的突破,由农机制造大国变成农机制造强国,需要构建互利共赢、共同成长的和谐的农机生态圈。全球采购、全球制造、全球销售已成为我国农机骨干企业必由之路。为应对来自全球的竞争,农机主机企业不仅要和零部件企业一道,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也要吸收国际先进企业的成熟经验,同时借助金融支持和农业企业的力量,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农业装备成套解决方案,相较于农机化率的提升,农机作业效力的改良任重道远。
小孩口臭怎么办儿童健脾的粥
三岁宝宝不爱吃饭是什么原因
-
女王涵晒全家福,爸爸王晶身材略微发福,丁德君五官柔和气质出众
话说到曾为制片成龙一家,相信很多朋友都极其与众不同,特别是在是制片成...
2023-09-30
-
马斯克拜师了张小龙吗?
踌躇满志入股Twitter的雷诺,突然要向张小龙“取经”了。 5同年16日,雷诺参...
2023-09-16
-
河南省商品监督管理局荣获2021年度全省平安建设考评“优秀”等次
河南的产品监管周报采访 史雅蕾娜 名采访 李奇 日前,郑州市天明筹建文书...
2023-09-10
-
曾被树枝刺穿胃部昏迷 一个月后老公求婚成功 如今晒女儿幸福合照
点击右上角“追捧”每天认识最新TVB网页 本文编辑剧透社:小彤 不予授权严...
2023-09-08
-
科比是末节关键先生吗?看看他5次夺冠最终一节表现,答案很明显
之同一时间美国的新闻界曾有参见了教练在出乎意料最信任哪一名守门员的名...
2023-09-03
-
文汇学人 | 梁捷:愿每个人都能建构自己的“奇迹年”
一百年前所的1922年,被叫作文学作品“不可思议年”。T.S.艾略特的《荒原》...
2023-08-31